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校園自殺防治守門人
Suicide Gatekeepers on Campus 
開課學期
112-2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吳佳儀 
課號
NURSE5020 
課程識別碼
426EU200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基醫102 
備註
初選不開放。本課程以英語授課。1130123前填寫動機https://forms.gle/Dza9CmwF9fLtvqrr7。。A5: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
總人數上限:8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旨在說明心理健康與疾病之關聯,以及壓力對身心疾病的影響,課程目的在促進大學生自我省思身心健康議題,學習自我照顧,並能發揮關懷他人的力量達到社會關懷的目的。介紹之內容將涵蓋失眠、焦慮、憂鬱乃至於自殺的成因與處置的簡介,並強化學生對壓力管理與心理健康促進之概念。此外,課程內容將強調個人省思自殺迷思對自身之影響、認識自己的壓力與健康促進需求、了解自殺防治守門人的角色功能、心理健康溝通技巧及其對自殺防治的重要性,其中守門人如何運用篩檢工具辨識需要幫助者之需求、如何與高危險群溝通及回應以利後續轉介醫療體系或進一步處置,將藉由自我學習、團體討論、同儕互動學習與教師講授等方法,促進學習成效。 

課程目標
1. 增進學生自我覺察與省思的能力
2. 促進學生對於心理疾病與心身症成因之了解
3. 熟稔心理健康促進之理念與技巧
4. 學習自殺防治守門人訓練之概念與內容
5. 探討壓力、疾病與健康之關聯和預防
6. 增進學生關懷社會的能力
7. 實踐自殺防治推廣並宣導守門人之重要性 
課程要求
準時出席每周課程及討論課,參與上課及討論課安排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平均0.5-1小時自我閱讀或準備課程相關事宜 
Office Hours
備註: Wednesdays 1-2pm (upon appointment) 
指定閱讀
第一週:課程說明週
請完整到課以利安排分組。
第二週:放假
第三週:主題一、壓力三部曲
1. 李明濱(2005). 壓力與疾病. 於壓力人生,第12-33頁. 台北: 健康文化. (必讀)
第四週:主題二、心情溫度你我他:談心理健康與壓力管理
1. 自殺防治系手冊12-心情溫度計BSRS-5 (必讀) https://www.tsos.org.tw/media/3438
2. 參考影片1:李教授暢談心情溫度計 (必讀) https://youtu.be/ZMFmJGcg9Mo
3. 參考影片2:【心情溫度計】青少年失戀的痛苦,該如何面對?|思麥兒 with you (必讀) https://youtu.be/KABZ5k6dnok
4. 參考影片3:【心情溫度計】社會新鮮人的苦惱 |什麼?這個APP竟然能檢測現在心情? (必讀) https://youtu.be/_lHTbJgNA8g
第五週:主題三、檢視壓力、疾病與自殺
1. 李明濱(2005). 壓力與疾病/ 壓力的作用途徑. 於壓力人生,第34-43/ 134-157頁. 台北: 健康文化. (必讀)
2. 自殺防治系列手冊1-自殺防治:專業、希望、愛 (必讀) https://www.tsos.org.tw/media/3467
第六週:主題四、翻轉自殺迷思
1. 吳佳儀、李明濱. (2016).青少年自殺防治現況與趨勢. 自殺防治網通訊, 11(1), 11-13. (必讀)
2. 吳佳儀. (2014). 自殺防治網通訊-從個人面向強化自殺保護因子 9 (4), 2-5 (必讀)
3. 自殺防治系列手冊10- 陪你度過傷慟-給失去摯愛的朋友 (必讀) https://www.tsos.org.tw/media/3436
第七週:主題五、柳暗花明又一村:探討心理健康求助歷程
1. Wu CY, Whitley R, Stewart R, Liu SI. (2012). Pathways to Care and Help-seeking Experience Prior to Self-harm: A Qualitative Study in Taiwan.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, 20(1), 32-41. (必讀)
2. 鄭宇明. (2021). 自殺議題的基層醫療觀點:提高醫療的可近性談如何讓人做好看身心科或心理諮商的準備. 自殺防治網通訊, 16(4), 3-4. (必讀)
3. 自殺防治系列手冊30-自殺風險評估與處遇 (必讀) https://www.tsos.org.tw/media/3457
第八週:主題六、跨出成功的第一步:如何溝通自殺議題 (與自殺意念者對話)
1. 蕭淑貞、李明濱. (1998). 健康體系溝通理論與技巧. pp.37-44. 台北: 金名圖書 (必讀)
2. 自殺防治系列手冊27-雨過天晴新希望 (必讀) https://www.tsos.org.tw/media/3454
3. 自殺防治系列手冊28-擁抱生命逆轉勝 (必讀) https://www.tsos.org.tw/media/3455
第九週:主題七、人人都是「珍愛生命守門人」(一)
第十週:主題七、人人都是「珍愛生命守門人」(二)
1. 廖士程等(2015). 台灣自殺防治十年回顧檢討與展望. 台灣衛誌,34(3),227~239. (必讀)
2. 自殺防治系列手冊11-珍愛生命守門人 (必讀) https://www.tsos.org.tw/media/3437
第十一週:主題八、心情急救站:談精神科醫療服務與心理疾病污名化
1. 楊志偉、陳泰瑞、馮文瑋、曾定強、張雅雯. (2005). 常見的疾病污名化之影響. 台灣醫學, 9(6), 814-8.
2. 參考影片1:重生的秘密 (憂鬱症介紹) (必讀) https://youtu.be/C1n25YcC_uU
3. 參考影片2: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(必讀) https://youtu.be/xH8psBAYy1Q
4. 參考影片3:There's no shame in taking care of your mental health | Sangu Delle (必讀) https://youtu.be/BvpmZktlBFs
第十二週:主題九、媒體與自殺(I)
1. 自殺防治系列手冊36-媒體從業人員自殺防治手冊 (必讀) https://www.tsos.org.tw/media/3463
2. 自殺防治系列手冊39-網路與自殺防治 (必讀) https://www.tsos.org.tw/media/3466
3. 自殺防治系列手冊44-影視劇從業人員自殺防治手冊 (必讀) https://www.tsos.org.tw/media/4991
4. 新聞:How TV has brought mental health issues into the light – and helped to banish stigma (Trailer) (必讀) https://www.weforum.org/agenda/2018/10/how-soap-operas-could-improve-our-mental-health/
5. Preventing Suicide A Resource for Media Professionals, WHO, 2017 (必讀) https://apps.who.int/iris/bitstream/handle/10665/258814/WHO-MSD-MER-17.5-eng.pdf;jsessionid=AF40F3A0F6D9479A178BB9A1248E1953?sequence=1
第十三週:主題九、媒體與自殺(II)
第十四週:主題十、正向心理的威力
1. 吳佳儀、洪韡倢. (2021). 復原力與自殺防治. 自殺防治網通訊, 16(4), 11-16. (必讀)
2. 參考影片1:Three Good Things (必讀) https://youtu.be/ZOGAp9dw8Ac
3. 參考影片2:The New Era of Positive Psychology | Martin Seligman (必讀) https://youtu.be/9FBxfd7DL3E
4. 參考影片3:Happiness Challenge - Part 2: Being grateful for the good things (必讀) https://youtu.be/JsIPXwr9BQE
5. 參考影片4:What Can You Do in a Minute? - Dr. Rick Hanson (必讀) https://youtu.be/naOaE-fAMPc
第十五週:主題十一、一夜安穩到天明:談安眠、心理健康促進與正念減壓
1. 李明濱. (1997). 失眠症, 於情緒與疾病, 第243-253頁. 台北: 台大醫學院. (必讀)
2. 參考影片1:正確使用安眠藥 (必讀) https://youtu.be/-M_bOlzxdW4
3. 參考影片2:Sleep is your superpower | Matt Walker (必讀) https://youtu.be/5MuIMqhT8DM
4. 參考影片3:安眠藥服用?可能會成癮?「成癮腦科學」:安眠藥的迷思 (必讀) https://youtu.be/z5bYhNaJNdU
第十六週:期末報告
 
參考書目
1.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. (2018). Preventing suicide: a community engagement toolkit. (Required reading).
https://apps.who.int/iris/handle/10665/272860
2. 教育部: 校園心理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手冊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參與及討論 
40% 
評分內容包含學生出席情形、課堂發言、討論課表現、課後分享等;每週務必於團體中積極參與討論,發言情形及內容紀錄納入計分。 (1) 15%出席情形; (2) 25%討論課表現。 
2. 
作業 
40% 
包含課後心得回饋、心情溫度計測量及特色課程作業(含加分作業) 
3. 
期末分組口頭報告 
20% 
期末成組報告評分面向:(1) 完整性;(2)創新性;(3)團隊合作性;(4)主題契合度 (守門人議題相關)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以錄影輔助
作業繳交方式
延長作業繳交期限, 書面報告取代口頭報告, 口頭報告取代書面報告
考試形式
其他
由師生雙方議定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